城市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旧的记忆逐渐远去,新的情感在不断生成。当生产突破生产本身,与生活有了更多的联系,园居的愿景将得以延续。项目位于嘉兴海宁许村工业区,于一座工厂屋顶之上,兴造一座雅院,取名小雅。会客、餐饮、办公功能糅合其间,突破单一的工作模式,扩宽生活的广度和深度。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,成为设计最先研究的重点。场地毗邻城市主干道,周边农村自建房林立,设计师以绿植为墙垣,屏蔽道路喧嚣与错乱的视野,以现代园林的手法诠释东方园林之意境,营造此地在城如在野的氛围。
利用屋顶平台自然视线差平衡周围轴线,再利用生物本能的趋光性让观者自然做选择题:即使隔开室内和室外,当你站在屋里,也能看天看景。整个建筑被打开,内外与空间互相渗透,既开阔又封闭。小雅的意趣在转字着墨,抵达的方式不是平铺直叙,而是由办公层向上经过一个极暗空间,光线骤然变幻,楼梯间成为庞大的空间转换器。拾级而上,路过玄关通往园林小径,两叶悬浮屏风,隔而再隔,简短路程,两处透景,转折之间,豁然开朗。
回廊设计与游览动线相互重叠,自由漫步的模式成为人与场地互动的契机,游玩的趣味性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。预想中,人是赤脚而行的,伴随木、石、岩、沙的质感与温度的变化,触动脚步神经,触觉与视觉自然联动情绪,人在行进过程中回归纯粹。
阻隔在密斯·范德罗眼中,不再是通透的反义词,而是创造出多一个空间,多一个可能。他的代表作巴塞罗那馆利用多个板片的穿插创造出灵活多变的空间,片墙让视线流动,让观者心思活络,真正“目不暇接”,“乐宾客之心”。如此给“眼睛插板”,结果为视线开了生门。受此启发,开阔的小雅后园,游廊高低曲折,迂回延伸,白色片墙就是那“半遮面”的琵琶,穿插入视野,部分景观从其后流露出来,几何树墙藏匿了长廊末端,给大脑玩了一场“完形思维游戏”,让片墙之后的空间可以想象,但不能洞穿。
窄边落地窗最大限度的将窗外之景拉进视野,随窗入画,随景入室,消弭边界,达成室内与室外的联通。场所设有两落水院,中心水院取天空之景,以水为镜,光影折射入餐厅与会议室,叠水景观不断向室内延伸。光影之美,时日动人。
建筑体量的挤压错动,产生一系列奇妙的边角空间,这些空间一方面将光带入室内,另一方面巧作庭院之用。前厅如屏风一样置地的“云雾松林”背后是一只探头出来的小鹿,成为最调皮活泼的色彩,呼应小雅的空间主题。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,以鹿鸣食苹起兴,表现待客之仪,以燕乐嘉宾之心,设计师巧用其寓意,营造人与空间的共鸣。
阴影是构成人情感图像的元素之一,人群、光线、空间中的气息,在不同时段悄然变化。餐厅局部以格栅作顶,正午是光线滑落的最佳时段,阴影躺入墙面,成为宾客用餐时变幻的背景画。格栅的元素使用在场所中层出叠见,空间成为异化的日晷,梳理阳光使整个场景充满流动之美。随时辰斑驳的光影像云雾、像电光,让“雾凇”摇曳流动。
东方园林,妙在可用假山、小桥、春池等微景观微生态来寓意向往大江大河大自然的意图,也就是“叠山理水”,以小见大。在小雅,求得和而不同:意于用东方园林的理念打造出融入几何格律,植被、建筑、水景等元素的西方园林景观,以简洁的立方体块概括自然之石的重叠,叠水与叠景结合,形成统一的视觉元素。
分镜式的取景定义墙体与窗户的逻辑,会议室内,视野被竖向的片墙切分,左眼是宽敞的室外空间,右眼是封闭的会议空间。绿意频现,窗明几净,使人忘却自己正在屋顶,只觉身处小庭春院,这正是小雅的本意。
休息区客厅窗外之景通过镜面巧妙的折射给用餐之人,使窗外水院,客松之景,角落瘦竹,皆入人眼。漫游式的空间给人游戏的味道,每一个分叉口,如一道单选题,做出选择的路径并非单向,反倒是处处串联,形成循环,如同在园林中游走。不知通过黝黑走廊进入小雅,在“山水”中游弋的观者,会不会似有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?
灯光的运用,暗的趣味却在此处发挥到极致,走廊、灰空间里没有光源,水井由内侧光源照亮,刻意营造出的光影氛围就像神秘面纱,给人以遐想,以情绪,丰富整个空间。天色稍霁,透过玻璃上的光影看到室内,视线穿越后窗窥见对面光景,视觉转换的婉转,趣味尽现。